成都科学城
中国-欧洲中心
天府国际生物城
东部新区未来科技城效果图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
一核 核心驱动
成都科学城
四区 协同承载
新经济活力区
天府国际生物城
东部新区未来科技城
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基地
全域联动
通过数字链、创新链和价值链与全市66个产业功能区相嫁接,开辟科学城发展的拓展空间
今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明确支持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如何落实中央部署?如何推动成渝合作?半年多来,西部科学城备受关注。6月3日下午,成都市科技创新大会召开,就《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战略规划》征求意见,西部科学城的成都板块亮相。
建设目标:
到2050年,
全面建成全球一流的科学城
成都提出2025年、2035年和2050年三个关键时序节点的建设目标:
到2025年,初步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学城;到2035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城;到2050年,全面建成全球一流的科学城。
其中,以2025年为节点,成都将在5年里力争成功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启动建设天府实验室,新增2个以上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2个以上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以上国家级创新中心,100个以上前沿科学交叉研究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和国家级企业创新平台。
会上提出,成都将顺应科技革命深刻改写全球竞争规则、重塑世界创新版图的时代大势,以增强创新策源能力为引领,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的建设,将推动科技功能布局与城市战略方向相契合、科技攻关重点与主导产业需求相匹配、科技应用场景与美好生活向往相适应,带动成都实现从被动跟跑到主动领跑的历史性转变。
发展格局:
一核四区
核心驱动、协同承载、全域联动
科学城总规划面积361.6平方公里,由“一核四区”构成,形成“核心驱动、协同承载、全域联动”的发展格局。
“一核”即成都科学城,打造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原始创新高地。“四区”即新经济活力区、天府国际生物城、东部新区未来科技城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基地,协同构建创新功能突出、创新服务完善、主导产业领先的“二次创新”承载地。“一核四区”通过数字链、创新链和价值链与全市66个产业功能区相嫁接,开辟科学城发展的拓展空间。
具体而言,成都科学城规划面积99.4平方公里,定位为西部地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研院所和大学创新平台汇集区,围绕网络安全、航空航天、生命科学等领域,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天府实验室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新经济活力区规划面积88.9平方公里,定位为新经济企业和创新型团队汇集区,重点围绕5G通信与人工智能、网络视听与数字文创、大数据与网络安全、区块链等新经济新产业,建成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经济策源地。
天府国际生物城规划面积69.8平方公里,定位为全球医药健康创新创业要素汇集区,重点围绕生物技术药物、高性能医疗器械、精准医疗、智慧健康等领域,建设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等平台,打造世界级生物产业创新与智造之都。
东部新区未来科技城规划面积60.4平方公里,定位为国际创新型大学和创新型企业汇集区,重点围绕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网络信息等领域,建设国际合作教育园区,打造国际一流应用性科学中心、中国西部智造示范区和成渝国际科教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