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行开年任务由“拉存款”转向“拉贷款”,一方面是因为存款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有所上升,另一方面是因为银行当前普遍面临贷款需求不足的问题。
□ 贷款恶性竞争会压低贷款利率,压缩银行的盈利空间,同时使资金流向高风险客户,增加银行的经营风险,并降低资金使用效率。
岁末年初,多家商业银行的员工向记者表示,往年这个时候最重要的任务是“拉存款”,今年的目标则是鼓励“拉贷款”。
银行开年任务为何由“拉存款”转向“拉贷款”?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李广子表示,一方面,从存款角度看,随着《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的实施,理财产品逐渐实现净值化转型,刚兑被打破。在这种情况下,存款相较于其他产品对投资者的安全性和吸引力都有所上升,资金向银行体系回流趋势明显。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同比增速明显上升,一直持续到2023年上半年。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吸收存款的压力有所减弱。另一方面,从贷款角度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等困难挑战,贷款需求不足是银行普遍面临的问题。近年来,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速呈现下行趋势。因此,增加贷款投放对银行来说更为迫切。特别是这个时候,部分银行面临较大的贷款考核压力,拉贷款也成为银行员工的重要任务。
随着部分银行放贷压力的升高,消费贷等信贷产品利率也逐渐被拉低,有的银行甚至推出信贷“免息券”等优惠产品。专家表示,近年来,消费贷凭借年化利率低、额度高等优势,成为备受消费者青睐的产品,但需警惕部分商业银行发起“价格战”扰乱行业秩序。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各类银行机构应综合平衡消费主体的能力,避免为抢占市场份额过度降低准入门槛,特别是针对缺乏稳定收入、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的群体,杜绝误导性、引诱性消费。消费者也需要权衡自身的收入及还款能力,根据自身需要合理办理贷款业务,避免由于还款能力不足影响个人征信。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有部分借款人未及时偿还消费贷等金融产品本息影响了个人征信,“征信修复”等一些黑灰产业也悄然滋生。北京京臻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翠芳提示,征信领域不存在“修复”“洗白”等说法,消费者要权衡自身的收入及还款能力,理性借贷。
此外,贷款恶性竞争造成行业出现了花钱买贷款等乱象。李广子表示,贷款恶性竞争会产生一系列问题。首先,贷款恶性竞争会压低贷款利率,有的贷款利率甚至已低于资金成本,压缩了银行的盈利空间;其次,贷款的恶性竞争使资金流向高风险客户,在增加客户财务风险的同时,也增加了银行的经营风险;最后,贷款恶性竞争可能会使资金流向贷款意愿不强的客户,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
据了解,2023年以来,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经过3轮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后,负债成本进一步压降,为保持银行息差稳定和加大向实体经济让利创造有利条件,接下来,要进一步优化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梁斯表示,在负债端,银行应根据行业竞争、市场利率变化等,创新负债产品,不断提升负债管理效率,更好支持业务开展。在监管允许范围内适度、合理推出相应负债产品,增强产品的创新性和适应性,避免行业非理性竞争;在资产端,银行应加大对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领域的资金支持,形成可持续的业务发展路径。此外,应持续增强债券等市场化业务的投资能力,提升对整体利润的贡献度。专家介绍,当前债券等标准化业务已成为银行资产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持续深入研究利率走势变化,合理调整国债、政策性银行债等债券品种头寸,更好获取资本利得收益。
上一篇:中小银行改革再提速
下一篇:数字人民币跨境试点将迎来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