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万名能人返乡创业 政策合力再扶一把 让“三乡工程”越来越“香”2020-04-07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作者:中国徐州网 编辑:王贞兮
核心提示:在铜山区棠张镇夏湖村,一个个高标准日光能温室大棚内,桑葚挂满枝头,青的、红的、紫的,争奇斗艳,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在徐州市铜山区棠张镇夏湖村,一个个高标准日光能温室大棚内,桑葚挂满枝头,青的、红的、紫的,争奇斗艳,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大棚的主人叫张朝丰,夏胡村人。49岁的张朝丰去年结束在外打拼的生活,回乡经营旅游观光农业。当地政府按1:1的配比帮助他共同建设高标准日光能温室,种植桑葚、无花果、火龙果、树莓、车厘子等果品,除了吸引大批游客前来采摘,还带动60余名村民实现稳定就业。
如今,在徐州,像张朝丰这样回乡创业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带着技术、带着资金、带着对家乡的浓厚情怀,回乡创业,在熟悉的土地上逐梦前行。
铜山区棠张镇夏湖村返乡创业农民张朝丰在大棚里管护桑葚果树。
徐报融媒记者 陈艳 摄
带着一份浓浓“乡情”
当创业的方向沿着乡情的方向行走,一路播撒的将是宜人的芬芳。
在徐州市棠张镇新庄村果果部落生态园,37岁的丁松看着眼前的一片温室大棚,内心翻涌着希望与梦想。
丁松,徐州弈爵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经理。一年前,他的身份还是某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去年9月,乘着徐州实施“三乡工程”的东风,回到家乡。
从小看着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复一日拖着疲惫的身子在地里辛苦劳作,丁松深知菜农的辛苦。在外摸爬滚打十几年,他始终怀着一份浓浓的“乡情”,想为家乡做点什么。从2018年开始,他便围绕农业发展方向,做了一年的市场调查,十分看好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前景。而“三乡工程”的实施,对于丁松来说,恰逢其时。回乡,投资休闲观光农业。
在流转近200亩土地后,丁松开始打造他的农业庄园——果果部落。短短几个月,便带动周边100余人进园务工。仅仅7个月,园区已建成温室大棚3万余平方米,去年12月,上海蔬菜外延基地在园区挂牌。园区内,春风拂面,对于未来,丁松满怀信心。
如今,在徐州的广袤农村,一位位能人返乡创业,对于他们来说,回家是为了更好地助力家乡发展,圆那个儿时的梦。
答好一张命题“试卷”
百亿资本投入、万名能人返乡。从去年起,徐州市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徐州市创新实施“三乡工程”,坚定提出,走出一条具有徐州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这是徐州推进乡村振兴的一张命题“试卷”。
为了答好这张考卷,去年,徐州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三乡工程”鼓励引导全社会力量参与推动乡村振兴的意见》,提出通过实施“三乡工程”,争取两年内吸引100亿元工商资本投入农村,推动10000名人才下乡和能人返乡创业就业。到2022年底,全市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人数超过2万人,带动就业10万人以上,农业科技服务村级覆盖率达到100%,切实推动创业、拉动就业、兴旺产业。
如今,“三乡工程”实施尚不足一年,这张试卷答得如何?
299个项目、142亿元投资总额,简单的两个数字让农民群众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新曙光。
“三乡工程”实施以来,徐州市市委、市政府把实施“三乡工程”列入县(市)区重点工作目标考核,对年度考核优秀的给予一定的财政奖补。各地纷纷设立专项资金,徐州市各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激励政策和措施,推进“三乡工程”的强大合力已经形成。
新事物的出现离不开改革创新的驱动。围绕激活“人、钱、地”关键发展要素,打通城市资源流向农村通道的关键“堵点”,各地纷纷结合自身实际,开启创新之路。沛县探索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闲置宅基地有偿退出试点,确认符合集体建设用地连片退出地块82块、面积2102亩;徐州市贾汪区成立全市首家县级新型职业农民协会;睢宁创新农业保险产品,全国首笔“险资直投+生猪活体抵押”融资项目落地,完善了“三乡工程”抗风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