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讯 (海西晨报 记者 潘薇)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台办等10部门联合出台11条助力台企发展的政策措施。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吴家莹表示,此次新发布的“11条措施”是进一步落细落实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31条措施”和“26条惠台措施”的暖心之举,为台企下半年的发展装上了新引擎。“下半年不少台企开始调整生产经营方向,恢复常态发展,有了‘11条措施’支持及指引,广大台商台企信心十足,也感受到在大陆经商的幸福指数不断升高。”
有方向发展紧跟市场潮流
据厦门市台港澳办透露,目前厦门2501家重点台资企业全部复工。此外,厦门20家省级以上台湾青创基地台企856家,复工率80.3%,基地内台湾青年多数在3月底前返厦门。吴家莹认为,“11条措施”提出持续帮扶台企复工复产,降低生产成本,这些对台商有很大的实际效益。
措施发布后,吴家莹也仔细了解了一番。“在多重冲击下台企面临巨大压力,政府部门从国家层面专门出台针对帮扶台资企业的相关措施,促进‘六稳’‘六保’,不仅非常及时,也非常难得,进一步说明了从中央到地方对台资企业的重视,让台企在大陆发展信心十足,也幸福满满。”
吴家莹还指出其中第三、第四条提及,积极支持台资企业增资扩产、促进台资企业参与新型和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给了明确发展机遇的概念,让更多符合条件的台企能够更好掌握发展方向。吴家莹说:“在集成电路方面还有工业软件等的信息系统和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大陆一直在重点关注的5G技术等,台企都能参与,开放力度大,也能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共交流中小台企积极开张
5月20日,由台青团队经营的炬创未来融合创新服务中心在厦门软件园三期举办了一场台青台企座谈会。记者从中感受到在厦台青们积极复工,扎根大陆发展的信心不减。数十名台青围桌而坐,分享各自在疫情下复工复产情况,并对大陆近日发布的“11条措施”进行探讨,大家也结合自身经营情况提出发展需求与规划。
炬创未来融合创新服务中心负责人林俊佑表示,该中心已引进40家台企,基本都是台青团队,以中小企业为主,目前都在积极复工复产。他们看到大陆不断释放善意,越来越多的优惠政策逐渐落实,打开了台青更多未来的通路。他说:“‘11条措施’里对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也有具体的方向,像推广个性化的台企服务措施,台青公司在人力、财力、用地等审批流程方面或具体扶持内容上,协助解决了经营上的问题,对台企来说是非常有效益的。”
林俊佑表示,接下来服务中心也将定期举办相关政策宣讲会,搭建台青与有关部门沟通的桥梁,将更多利好措施推荐给创业台青,让他们在经济复苏后的下半年能有更多开展的方向。
势头足台青业务推广忙
有了政府支持,在厦台青更是信心满满。来自台湾嘉义的陈长成,2003年就来到厦门经营水产农业,2018年成立了中闽兴成农业科技公司,组建了农业技术团队,目前在武夷山种植了700亩水蜜桃园,同时准备开始新的养殖计划。
陈长成说:“我们打算在东北盘锦红滩湿地保护区进行金刚虾的养殖,大概有两百亩的水面积土地,政府对我们的支持力度挺大的,像一些水产用品、发酵类贮水设备补贴我们都有申报,预计有10万人民币的补贴款。”
来自台北的邵建铭,由于看好大陆青少年艺术教育的前景,2016年决定来到厦门经营音乐教育,以及生产销售吉他、尤克里里等乐器。经过四年的发展,产品已销往大陆多个省份。但今年疫情的发生,打乱了邵建铭的节奏,因为教育机构不营业,对接的客户也无法下单购买,他们公司也休整了很长时间。
如今公司复工了,邵建铭着手下半年的推广计划,忙着去各省市拜访客户,了解当地教育培训的情况。他认为疫情防控稳定后,教育培训市场也会重新焕发生机。“熬过这段特殊时期,我觉得未来在大陆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接下来我们会加强网络直播以及音乐教育类线上推广,进一步开拓市场业务。”邵建铭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