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记者 廖明 通讯员/李艳艳
金秋时节,风过山川满眼绿。
登石峰山,放眼望去,湘江穿城而过,8座大桥跨江飞架;湘江两岸,风光带景色旖旎,城市比翼齐飞;大道广厦之间,神农公园、石峰公园、雪峰岭公园等大小游园苍翠如盖,万丰湖、神农湖、天鹅湖水光潋滟……
这是有着山水洲城特色的株洲,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透过灵动婉约的城市面容,你会发现,株洲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驶入快车道,一座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路更畅,一座能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的生态宜居现代化城市,正在傲立湘东。
▲ 中国动力谷。 谭清云 摄
天更蓝
“蓝天300天”达标在望
10月20日上午,尽管不是周末,河西湘江风光带依旧人气满满。人们在游步道上跑步、散心,沙滩上有孩童撒欢疯跑,树林间、草地上,有人席地而坐,烹茶读书、鼓瑟弄弦,享受闲暇时光。
“现在这空气多好咯,待在家里不出门是浪费,现在有事没事就出来溜达,生活滋润得很。”风光带的凉亭里,正同一帮老伙计吹拉弹唱的李春波说。
一位普通市民的切身感受背后,是株洲“让天更蓝”决心与恒心。
决心无须赘述,一个清水塘足矣:区域内包括株冶等大型冶炼化工企业在内的261家企业一举关停,清水塘整体实现搬迁改造。壮士断腕,决心如斯。
从河西遥望对面的清水塘老工业区,烟囱林立、乌烟瘴气的情景已经彻底走进历史,一座以科技创新、工业文化旅游休闲、口岸经济为主的产业新城,正从这片热土上拔节生长。
清水塘的蝶变,只是我市蓝天保卫战的一个切片。多年来,我市工作不断、力度不减,今年继续在控排、控车、控尘、控煤、控烧等方面综合施策、持续治理。
加快推进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启动工业炉窑综合治理项目15个,VOCs治理项目49个,锅炉深度治理项目15个,“散乱污”企业整治项目73个,其他污染治理项目5个,督促5家重点企业实行VOCs治理“一企一策”;
狠抓机动车尾气管控,切实加大机动车尾气检测执法力度,进一步完善联合路检路查机制,2020年来累计查处超标排放机动车上路行驶违法行为582起,城区查处货运车闯禁限行区违法行为821起,淘汰老旧柴油车13辆;
持续强化扬尘污染防治,印发《株洲市2020年在建工地扬尘管控实施方案》,督促各工地严格落实“8个100%”扬尘污染防治措施。今年城市五区共督促施工方覆盖裸土面积约41.6万平方米,新建洗车平台24处,道路硬化520米,修建围档27处3050米,新置扬尘雾化炮机45台。下达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和督办函144份,立案查处扬尘污染案件49件,共计处罚69.9万元;
印发《株洲市城区散煤退出攻坚行动方案2019-2020》,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深入开展排查整治,今年来共检查餐饮企业820家,发现使用散煤的违法行为23起,均已限期整改;
全面加强餐饮油烟污染整治,印发《株洲市2019-2020年饮食业油烟污染整治攻坚方案》,累计劝导违规商户620余家,督促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535家,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103余份,立案处罚28起,行政处罚7600元。
众手拭得蓝天回。
通过空气指标“一微克一微克地抠”,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2013年的2014天增加到2019年的280天,居长株潭地区第一,空气质量综合指数6年实现“5连降”;今年至9月30日,市区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已达251天,同比增加33天。
▲ 美丽的神农湖。 谭清云 摄
山更绿
城市生长在林中,市民生活在景中
今年国庆中秋长假,位于荷塘区金山新城的明照湖公园,成了周边市民休闲赏景的首选“打卡地”。
这个集生态水利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环境优美、植被丰富、湖水清澈,自行车道、游步道、景观平台、公共厕所等设施一应俱全。
鲜为人知的是,公园所在的区域此前为排污集聚地,水域面积小,更无景观可言。但通过工程建设,对水体及周边生态进行修复,一个水清、地绿、景美的城市休闲公园就“长在了”居民家门口。
让城市生长在林中,让市民生活在景中,追绿逐景,株洲脚步不曾停歇。
绿,对株洲而言,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