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坚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尽心尽力完成报道工作。(本人供图)
长期坚守时政报道一线,扛摄像机的肩膀磨出了厚茧,兢兢业业传递“苏州好声音”——
徐坚:做时政新闻的“及时雨”
□苏报记者 钱茹冰 实习生 陈路捷
自1996年工作以来,苏州广播电视总台全媒体编辑中心《苏州新闻》栏目记者徐坚始终奋战在新闻第一线。他既能扛机器拍摄,又能动笔写文,是电视时政新闻的全能型记者。特别是负责市委主要领导报道工作后,不忘初心、闻令而动,以最严作风、最高标准要求自己,认真完成每一次报道任务,全心全力把权威声音传播得更好更广,作品多次荣获江苏新闻奖、苏州新闻奖。
担当重要任务的新闻多面手
心中有责,才会主动靠前、时刻在线;眼里有光,方能勇担使命、干得精彩。作为专职跟拍市委主要领导、市委市政府重大活动的电视新闻记者,徐坚一直牢记肩上职责,尽心尽力完成报道工作。
从跟拍党和国家领导人来苏视察、省领导来苏调研,到跟踪报道全国两会、省市两会等重大活动;从拍摄市委主要领导日常工作,到发掘新闻亮点,创造性宣传贯彻好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他身兼数职,采写、拍摄、录制、视频剪辑“一肩挑”,总能出色完成重大报道任务。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徐坚肩扛摄像机、手执采访笔,深入抗疫一线。去年2月9日,元宵节刚过,苏州市驰援湖北医疗队出征仪式在苏南硕放国际机场举行,260名医护人员即将飞赴战“疫”最前线,徐坚跟拍采访。“机场很空旷,天很冷,他们中的很多人年纪轻,但眼神无惧而坚定。”徐坚回忆说,看着这些勇于奉献的“白衣战士”,内心被深深打动,深刻感悟到这股伟大的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
随时待命的“空中飞人”
作为资深时政记者,随时待命是常态,临时出差是家常便饭。徐坚计算过,曾有一段时期,一年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出差在外的。为此,同事还给他取了个“空中飞人”的外号。对徐坚来说,电脑、话筒随身背,摄像机、三脚架随肩扛,这标配“四件套”几乎从不离身。工作通知就是冲锋号角,活动行程就是使命任务,一旦电话响起,即刻启程,风雨无阻。
疫情期间,工作繁重。徐坚每天扛着20多斤重的摄像机奔进奔出,不是在现场拍摄,就是在电脑前写稿,或者在剪辑室剪片。从去年年初二开始,他整整一个多月没有休息。他扛机器的肩膀上压出深深的凹痕,同一块区域反复磨破皮,总也长不好,最后变成胎记一样的存在。“人家有锁骨、腰窝,我有机器压出来的‘肩窝’。”徐坚说。
为了工作,徐坚没有很多时间与家人相处。他曾和家人约定,除非有紧急事情,每天下午4时到6时30分不给自己打电话,因为这个时间段要赶当天的稿子和片子,是他一天里最紧张的时段。“现在回想起来,他们对我的宽容和理解,就是对我工作最大的支持。”徐坚说。
精益求精做全媒体记者
对电视新闻记者来说,在快速精准报道的同时,抓采细节、抓住现场突发情况是最考验业务功底的。例如,疫情期间,跟随领导以“四不两直”的方式检查一线工作时,在相城区太平街道黎明村入口和姑苏区宝石御景园小区门口,值守的“硬核”大叔、大妈大吼一声“疫情期间不能随便进”,把领导直接挡在了门外。这原汁原味的一幕被他迅速反应,记录下来。
徐坚深厚的功力还体现在内容题材的广泛涉猎上,除了时政报道外,还涉及行政管理、经济布局、产业发展、治安管控和社会犯罪等各类议题。每次任务后,他都会将采访内容归档整理并记录下来,认真总结采访心得,通过复盘推动业务能力再提高。
凭借着这股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徐坚荣获“苏州市优秀新闻工作者”“广电总台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进入移动优先的融媒时代,他也在加快转型,努力把自己锻造成一名既会内容生产、又懂多元传播的全媒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