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高质量 开启新征程
——二〇一九年湘潭经济与民生答卷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超
风雨兼程,奋勇前行。
2019年,湘潭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经济与民生答卷——
这一年,新动能异军突起,传统动能转型升级,双“引擎”引领湘潭迈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
这一年,开放之门越开越大,“国际范”越来越足的湘潭乘势崛起;
这一年,蓝天白云常相伴,清波碧水焕新颜,绿色发展谱写宜居湘潭新篇章;
这一年,三大攻坚战纵深推进,民生福祉持续增强,莲城儿女有了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
动能加快转换,新“引擎”驱动发展快车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依靠科技创新打开高质量发展大门,成了湘潭发展的核心要义。
“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形势面前,市委、市政府主动出击,聚焦产业转型、动能转换,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智能制造按下“快进键”,产业发展奏响最强音。
12月28日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透露:2019年全市13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和4条现代服务业产业链均取得新突破,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名单。“1+4”特色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汽车及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0.6%和15.8%。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5家,高新技术企业128家,创建了5个智能制造省级示范企业和示范车间,获批国省科技计划项目330余项,全社会研发(R&D)投入强度达到2.5%。
2019年是湘潭市“产业项目建设落地年”,全市产业项目建设提速明显: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重大项目90个,争资争项到位资金234.4亿元。全年产业投资增长25%,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4%,芙蓉大道、潭州大道快速化改造项目加快推进。吉利跨界新能源车、桑顿新能源2.5期等重大项目相继投产见效,阿里云、华为工业互联网、58新经济产业园等项目落户湘潭。
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实现价值链。目前,湘潭市先进矿山装备产业链和机器人产业链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新能源汽车、真空镀膜等高端产品产量倍增,新“引擎”驱动“发展快车”加速前进。
开放之门越开越大,“走出去”“引进来”组合拳精准有力
时值岁末,天寒地冻,全市园区建设却是一派红火。
在湘潭经开区,总投资30亿元的蓝思科技湘潭生产基地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明年有望全部建成达产;在湘乡经开区,振添光学玻璃科技有限公司二期项目,短短一个月就完成了75%的桩基建设,用行动诠释了“湘潭速度”……
上述这些,是湘潭市承接产业转移满园春色中的靓丽风景。今年湘潭市对承接产业转移不再是“捡到篮子里都是菜”,而是精挑细选,引进的项目既符合本地产业特色和资源禀赋,又达到技术质量和环保要求。承接模式也更加着眼于产业的建链、补链、强链,注重突破龙头企业,让上下游相关配套企业“抱团而来”,达到“一花引来百花香”的效果。
承接产业转移,只是湘潭市贯彻落实开放理念、推动湘潭开放发展的举措之一。2019年,湘潭市积极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持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质量。
“引进来”可圈可点,不仅量大而且质优,招大引强成效显著。数据显示,全市新引进“三类500强”企业16家,新增外贸“破零倍增”企业154家,全年预计引进内资、利用外资分别增长15%、11%。
“走出去”步履铿锵,今年湘潭市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泰(湖南)经贸合作对接会、对非轻工业投资对接会、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经贸交流活动。通过2019湖南—粤港澳大湾区投资贸易洽谈周、央企走进湖南·湘潭招商引资发布会、2019北京世园会湘潭专题招商推介会、2019湖南经济合作洽谈会暨第九届(全球)湘商大会等十个专题活动,签约项目118个,投资额1187.22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湘潭市产品进出口范围从“定点定向”逐渐走向“全球覆盖”,与传统贸易伙伴关系持续巩固。而这,无不得益于湘潭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优化。
上一篇:国内外时政新闻(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