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继续在云南考察,第二站来到云南省会昆明。巧合的是,五年前的同一天,总书记也是来到了昆明考察。这次在昆明,总书记主要去了三个考察点,传递出丰富的信息。
△独家视频|习近平察看滇池生态湿地
看生态: 三杯水“立此存照” 折射滇池治理之路
当天,总书记在昆明的第一个考察点是滇池。他来到星海半岛生态湿地,察看滇池保护治理情况。
△独家视频|“高原明珠”滇池
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上世纪50年代末水质开始恶化,到90年代成为全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近年来,通过治理,滇池水质总体企稳向好。去年已由重度污染转为轻度污染,达到30年来的最好水质。
△当天,总书记现场看了这三瓶水样,分别是2015年滇池水质指标对应水样(劣V类,左)、今年1月19日滇池盘龙江入湖口水样(III类,中)和自来水水样(右)。(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习近平始终牵挂着滇池保护治理。2008年11月,他在云南调研时就曾考察滇池治污工程。这次他专程看的滇池星海半岛生态湿地紧邻盘龙江入湖口,在涵养水源、调节水质、美化环境和恢复湖滨带生态功能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盘龙江入湖口(总台央视记者米鹤拍摄)
△星海半岛生态湿地景观(总台央视记者许永松拍摄)
△考察现场摆放了模拟滇池生态的生态缸,一朵海菜花刚刚开放。随着生态环境改善,消失多年的海菜花等水生植物重现滇池。(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五年前在云南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还专程来到云南的另一个重要湖泊——洱海。他在洱海边和当地干部合影后说,“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
△当天,总书记还看了洱海、抚仙湖的水样。这两瓶水样分别是今年1月9日洱海(左)和抚仙湖(中)的水样,显示水质分别是III类和I类,右为自来水水样。(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总书记关注洱海、滇池,关注云南的生态环境保护,也是在关注政绩观、生态观。2008年11月,他在云南调研时说,要推动形成经济发展是政绩、保住青山绿水是更大政绩的科学导向。2015年1月,他在云南表示,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总书记这次到滇池,更是生动诠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看民生: “年货节”上的拜年